1.內容更新頻率
了解SEO的人都知道,保持網站更新頻率是SEO優化日常工作之一,不同的網站類型更新頻率及幅度有所不同,比如中小企業站一般都是站長或編輯人員完成內容建設,相對產出頻率及產出量較低。而行業平臺站或者門戶類網站的內容產出則由廣大網友產生,相對產出頻率及產出量極高。而快排則是利用該因素大量更新網站內容,快速獲取關鍵詞排名,但其文章多為互聯網信息采集,而采集內容易被識別所以排名來的快也去的快。
2.錨文本外鏈
外鏈對網站排名的影響是公認的,但隨著搜索引擎技術的提升(也可能是降低了外鏈對關鍵詞排名的影響占比),目前少量的外鏈并不會產生明顯的排名變化,但卻通過軟件自動發布大量長尾詞錨文本鏈接(因此部分快排承諾不需要網站后臺也不需要進行網站修改即可操作),依然起到了一定的快速排名效果。
3.用戶行為
在決定關鍵詞排名的影響因素中,除網站自身因素外用戶反饋也占有一定的比重,搜索引擎需要把有價值的東西優先展現,而判定某一頁面是否對用戶有用則需要收集各種訪問瀏覽數據進行分析(比如訪問時長、跳出率等)。因此出現了各種搜索點擊模擬軟件,產生大量虛假用戶訪問數據,從而達到快速提升網站排名的效果。此方法在當前快排技術中比較主流,隨之出現的還有一種稱之為“發包”的技術,說是通過將點擊數據打包發送給搜索引擎,但軟件及網站設計的基本原則中就是不相信任何用戶或第三方數據,因此感覺所謂的發包很可能是為刷點擊造出的高級技術名稱。
4.內容建設
這就又回到了高質量內容建設,以及多元化外鏈發布的問題,另外就是從用戶體驗出發,優化文章網頁標題(避免掛羊頭賣狗肉)增加網站的點擊率,此外做好站內結構優化以及導航優化,提高用戶訪問深度增加訪問時長降低網頁跳出率等。做SEO的思維就是在搜索引擎與用戶需求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而SEOer就是把一件簡單的事堅持做到不簡單。
總結:
快排的思維是正確的SEO思維,只是在操作過程中過于極端。要么通過技術手段欺騙搜索引擎,要么是嚴重影響用戶體驗。無論是技術欺騙還是犧牲用戶體驗,這都是搜索引擎所不容許的,因此對快排網站的打擊更是不遺余力。盡管白帽SEO不熱衷于SEO快排技術,但SEO快排的思維確實有值得借鑒之處。